你以为瑞幸是资本控,其实他是技术狂

发布日期 2019-06-04作者:李河

5月17日,瑞幸咖啡上市了。


从2018年5月8日正式营业开始,瑞幸用了不到12个月的时间,创造出全球最快IPO记录。与快速成长相伴而来的,是人们对瑞幸模式的各种揣测与探讨,而在故事的各种版本中,“资本”成了绕不开的主题,人人皆言瑞幸“烧”出了一片市场,认为他们靠的是资源、关系,是那些自己“够不着”的东西,但实际上,一家企业的成功,更多要靠的是那些别人“想不到”甚至“学不来”的东西。比如瑞幸的成功,不仅是资本的胜利,更是技术在餐饮零售行业的一次狂奔。

 


以新零售之名,颠覆体验


   

一个让人昏昏欲睡的下午,在北京工作的白领任凯打开了瑞幸咖啡APP,他刚刚领取的瑞幸上市礼包里还有不少颇有吸引力的优惠券。照例下单一杯美式之后,任凯打开APP中的直播功能,“监视”咖啡制作的全过程。


去年夏天,瑞幸咖啡取代了写字楼一层那间几乎无人问津的咖啡馆。最初,任凯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会有一家门店连收银台都没有,完全不支持现场点单付款,只能用APP购买,但巨大的折扣力度,并没有给他太多思考的余地,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他已经成为瑞幸的常客。


收到可以取货的提示信息,任凯信步走向写字楼大堂。这家写字楼位于北京通惠河南岸的办公园区内,位置相对偏僻,周边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咖啡店,以至于还有不少人会专程蹬上个共享单车,穿过整个园区来买一杯下午茶。但在庞大的客流之中,瑞幸咖啡的环境并不像其他咖啡店那样嘈杂,店员并不需要忙碌地操作收银机、询问顾客的名字、龙飞凤舞地写在杯子上、递给咖啡师,也不需要在取餐处大喊“XX先生的冰美式好了”或是“收银你这写的是什么字,这是哪位先生的冰美式?”,无需操心收银下单环节的瑞幸店员只需将饮品做好,并微笑着递给顾客。


这正是瑞幸咖啡创造出的新零售场景。


2016年,新零售概念破壳而出,但直至今日,能将新零售讲明白、做落地的企业仍是凤毛麟角,各大巨头对新零售的尝试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。譬如,亚马逊推出的Amazon Go无人便利店,主打无人、无需收银结账的概念,消费者取走商品后会自动收到账单,提升便利性。而意大利食品巨头Coop的智能卖场,则设有体感装置,当顾客拿起商品时,货架旁的屏幕会自动显示出它的营养成分、价格、农药以及化肥成分等信息,帮助消费者理性决策。 但无论新零售卖场以哪种形态出现,技术创新应用都在台前幕后扮演着重要角色:台前,技术提升用户体验,幕后,技术打通数据链条,助力企业智慧决策。

 


以技术为翼,睁眼狂奔


   

2016年,在正式开业前2年,瑞幸咖啡就组织了一支数百人的技术团队,开发支持这场咖啡新零售变革的全套信息系统。


在瑞幸咖啡创造的新零售场景中,重要的端口有两个:


第一个端口是客户端。100%APP下单带来的客户端交易信息数据化,APP中记录着消费者的诸多消费习惯,可以帮助瑞幸优化服务质量,并作为产品迭代的重要参考。而对于用户来说,购买咖啡的体验也得以提升,就如前文中任凯的故事一样,消费者可以在APP中快捷的找到门店,可以预计取餐时间,无需在门店排队,还可以在下单后观看产品制作的全过程。


第二个端口是门店端。物联网技术正在帮助瑞幸咖啡实现门店端信息的数据化。据称,瑞幸在每台咖啡机上都装上感应装置,在每个冰箱都装上温度计,以保证咖啡机的稳定性以及出品温度。传统方式中,这些都是需要靠咖啡师的经验与责任心完成,但瑞幸更依赖物联网技术。


目前,瑞幸会把所有机器运行的数据搜集到云端,通过后台系统监控,一旦机器参数出现异常,系统会自动发工单给维修工程师进入修理流程,也会给门店发出警示,要求停用故障机器,以免影响咖啡品质。


两大端口的数据化正在帮助瑞幸提升服务体验,优化品控流程,而当两端的数据对接打通,一条更加数字化、智能化的供应链条浮出水面。


在瑞幸,店长不需要管理员工排班,不需要管理库存。APP手机的用户信息会帮助瑞幸后台系统进行销售预测,结合店内库存情况、人员配置自动生成排班表与订货单。瑞幸咖啡将供应商和中央仓库打通,系统自动根据销售的预测向供应商和中央仓库发送定单,完成无缝的供应链。


短短一年间,瑞幸咖啡成为中国第二大咖啡连锁品牌,有人说他在“蒙眼狂奔”。的确,对于传统咖啡品牌来说,在短时间内开出2000多家直营店铺,培训、服务体系都很难跟上,最终一定会影响产品或服务品质。但在瑞幸的发展中,技术之眼一直雪亮。“我们对门店品质的管理不靠责任心,而是靠完整的数据记录,用技术力突破直营店管理的瓶颈和障碍,客户满意度达到99.7%。“当瑞幸咖啡创始人钱治亚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说出这番话时,她的自豪与自信溢于言表。“我们训练系统,训练决策系统,它会给出最佳的安排和指令。”


在技术力的加持下,瑞幸咖啡预计全年再新开2500多家,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企业。而品牌更大的野心,是在2021年底前,实现门店数量破万。这不是资本的速度,而是技术的速度。

 


以瑞幸为鉴,发力数字转型


   

如果你关注过瑞幸的供应商名单,会发现其咖啡机供应商是Schaerer,厨房系统供应商是来自瑞士的Franke,食材原料供应商由来自法国的MONIN、路易达孚,日本的UCC集团,韩国CJ集团,仓储物流供应商是DHL、夏晖,都是些国际知名大品牌,就连快递用的都是业内最贵的顺丰。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,在北京,一些著名的餐饮连锁品牌付给兼职咖啡师的时薪大概是21-24元,但瑞幸的时薪却达到了30元。 


看起来,瑞幸似乎不吝成本,但惊人的数字的是,瑞幸咖啡的单杯成本只有13块钱,几乎是主要竞争对手的一半。瑞幸如何做到?答案依旧只有三个字——技术力。


瑞幸正以技术创新应用降低运营成本,减少人力、租金等领域的运营浪费。一方面,瑞幸咖啡定位于外食市场,以快取店为战略重点,缩减门店面积;同时100%APP下单的模式能够实现线上引流,对店面是否临街,是否醒目要求不高,有效降低租金。另一方面,技术后台的全方位监控与自动决策,实现了更高效的运营,再次降低管理成本。


钱治亚总结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为:通过交易模式创新和先进技术应用,从根本上改变原有咖啡行业的交易结构,显著降低交易成本;同时,通过和各领域顶级供应商的深度合作,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、高性价比和高便利性的产品。其本质是,在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搭建了一个最高效的销售渠道和流通平台。


对于咖啡行业来说,瑞幸成了数字化、技术化转型的先锋,而其成功经验还有着更加广泛的示范效应。


目前,数字转型各大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,技术力正在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。许多企业都在寻找通过数字转型,提高运营效率、降低运营成本,并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的路径。瑞幸已经探索出一条生路,跟进者还需加快脚步。


(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)


本文来源:成功营销